节日档案馆 > 民族节日 > 端午节

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小故事简短

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小故事

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等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,后来演变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

据史书记载,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,他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却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。最终,他被贬到沅、湘流域。公元前278年,秦国攻破楚都,屈原在流放过程中投江自尽。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草等。

现在,我们来看看端午节的由来。据说,屈原被流放后,一直在考虑如何报国。他目睹了楚国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,深感痛心。在得知秦军攻破楚都后,他悲愤交加,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来唤醒楚国民众的觉醒。于是,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。

人们得知屈原投江后,纷纷划船打捞,但始终未能找到他的遗体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在江上划龙舟,高唱雄歌,以这种方式来缅怀屈原。后来,人们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,以此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。

如今,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精神传承。在这个节日里,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,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精神。让我们一起庆祝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吧!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